close
台灣咖啡的歷史
清光緒 10 年,英國茶商自加州的舊金山輸入苗木百株(也有人説是自馬尼拉引進咖啡樹苗),次年又輸入種子在台北縣的三陜地區開始種植,咖啡首度落腳在台灣的土地上。1901年,日據時代台灣總督府技師田代桑引進爪哇品種,在墾丁國家公園試種,效果不錯;1904 年,正式採收。後又引進更多品種,並推廣到台東、花蓮與高雄等地區;1919 年,嘉義農業試驗支所(現為嘉義農業試驗所)全數收集恒春與各地的品種,在該所內種植,進行研究與調查。1928年,台灣的咖啡試銷日本,獲得好評,於是種植 的面積越來越大,並開始企業化經營;1936年,現中興大學的惠蓀林場也開始種植;到了1942年,全島的咖啡面積 己有1000多公頃,是栽種咖啡的全盛時期;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,農業以種植糧食為主,咖啡園大多轉作;到了 1953年,竟然只剩下4.9公頃。1954年,咖啡價格暴漲,農民種植穫利甚高,政府乃積極在我們雲林縣古坑鄉荷苞山推廣種植,並輔助斗六經濟農場,設立現代化的咖啡加工廠;1958年,曾將台灣咖啡豆請美國農業部鑑定,分析報告顥示台灣咖啡的品質甚佳,相當於中美洲的中優級品。可想而知,若有適當的處理與烘培,台灣咖啡應可說是精選咖啡。之後,台灣咖啡又往花蓮、台東、屏東等地方。
1981年,花蓮縣的咖啡種植大都在舞鶴一帶,已超越我們雲林古坑;而台灣地區尚有29公頃的咖啡園,那時至花東遊玩的顧客,經常可以買到道地的台灣咖啡。自 921 地震之後,雲林縣政府積極推動古坑的咖啡,成功的打響台灣咖啡,在農業蕭條的時代,為農民注入了一線生機。
近幾年台灣各地皆有人種植咖啡,屏東太武山,台南東山、雲林古坑、嘉義阿里山、新竹及苗栗一代都有,真正的種植面積還在估計中。
1981年,花蓮縣的咖啡種植大都在舞鶴一帶,已超越我們雲林古坑;而台灣地區尚有29公頃的咖啡園,那時至花東遊玩的顧客,經常可以買到道地的台灣咖啡。自 921 地震之後,雲林縣政府積極推動古坑的咖啡,成功的打響台灣咖啡,在農業蕭條的時代,為農民注入了一線生機。
近幾年台灣各地皆有人種植咖啡,屏東太武山,台南東山、雲林古坑、嘉義阿里山、新竹及苗栗一代都有,真正的種植面積還在估計中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