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哥斯大黎加國家概況與咖啡農業統計資料
國土面積:51,100 平方公里
人口︰ 435萬人
國內咖啡消費量︰ 243,478 (袋/69公斤。152磅.)
咖啡貿易量︰ 220萬袋 (袋/69公斤裝。152磅.)
農業耕種面積︰ 115,000平方公頃(284,050英畝)
收成季節︰每年 10月到3月
咖啡樹種為Arabica︰在1779年從古巴引進
咖啡農場︰ 130,000英畝
由53300個小農(少於10平方公頃24.7英畝)所組成
分級及樹種︰
極硬豆(S.H.B.)在1200-1650米(3937-5413英尺.)之間種植
高山豆(G.H.B.)在1100-1250米(3609-4101英尺.)之間種植
硬豆(H.B.)在950-1100米(3117-3609英尺.)之間種植
主要咖啡樹種︰ Mondo Novo, Sarchi, Caturra, Catuai
地理環境:
哥斯大黎加共和國位於中美洲南端,地理位置約在北緯 8 度至 12 度間,東瀕加勒比海,南鄰巴拿馬,西濱太平洋,北與尼加拉瓜接壤,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,面積為51,100 平方公里(約為台灣面積的 1.4 倍強),全國總人口數約425 萬人。全境多高山、火山及高原,地震頻繁,自然景觀獨特,首都所在之中央谷地氣候溫和,四季不明顯,只有乾季(12月至4月)與雨季(5月至11月)之分,全年氣溫保持在攝氏 24 度上下,十分宜人,加以哥國為中立國,故素有「中美洲瑞士」美譽。
哥國因大半屬高地地形,各地區氣候亦隨地形變化,可概分為沿海平原熱帶地區、中央谷地溫帶地區及 3,000 公尺以上寒帶地區。首都聖荷西(San José)市位於標高 1,100 公尺之中央高地山谷區中心,人口約 40 萬,為哥國教育、文化、經濟及社會等活動之樞紐;舊都迦太基 (Cartago) 城曾兩度受強烈地震侵襲,惟城內仍可見早期殖民時代遺址;阿拉輝拉(Alajuela)市人文薈萃,素享「哥國文化之都」雅號;愛雷迪雅(Heredia)市則因花卉遍植,而有「哥國花園」美譽,上述 4 城為哥國中央谷地上四大重鎮。沿海地區氣侯濕熱,西岸泮大連(Puntarenas)市為加勒比海遊輪泊岸點之一,東岸檸檬(Limón)市則為哥國通商要港,人文、歷史、生活、音樂、語言等均自成一格,深受牙買加文化之影響。
歷史沿革:
哥斯大黎加西班牙文原意為「富庶海岸」,1502 年哥倫布在其第四次亦為最後一次長達 10 年的航行中抵達此處並展開殖民,直到 1821 年 9 月 15 日脫離西班牙統治而獨立,1844年施行憲法,1848年宣布為主權國家並正式訂國號為「哥斯大黎加共和國」,同年因政治動盪而爆發內戰,旋經老費蓋雷斯總統敉平之後,成立第二共和並修改憲法,廢除軍隊,目前哥國仍被公認為拉丁美洲推動民主政治最上軌道的國家。哥國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,主要觀光地區及各大飯店英語均可通用。